为正确把握时代脉络,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交通工程专业及学科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满足行业发展人才需求,支撑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5月18日,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与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联合主办“交织梦想,科创未来”——中国交通工程专业创办40周年研讨会暨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
会议以“交织梦想,科创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交通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规划。中咨集团、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参与协办本次会议。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主任李作敏,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理事长/中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官甦等多位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刘小明发表《交通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但大而不强,在效率、绿色、智慧等方面有明显的短板,在治理理念、治理体系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弱项。十九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明确提出加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也是新时代交通人的新的使命。要做到交通强国,就是要做到人民满意的交通。建设交通强国要以高质量运输服务为核心,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国交通同时也要在国际交通运输领域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在大会致辞,他指出交通工程专业在交通强国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工程学科也需不断变革、不断更新体系,为交通强国做出贡献。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表示,交通工程学科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发展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崛起。群众需求与国家发展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携手进步。
从专业人才培养到国家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都需要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所以交通工程专业也需要不断创新。
中国交通工程“终生成就奖”颁奖仪式
会议向中国交通工程40周年致敬,授予任福田教授等六位专业开创元老中国交通工程“终生成就奖”。
任福田先生,交通工程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交通工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领取政府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道路交通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交通流理论与交通设计、道路通行能力。
严宝杰先生,1961年7月本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1965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道路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1965年12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陈洪仁先生,交通工程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哈工大交通工程专业创始人之一,是国内首批从事交通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专家,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及交通工程实践经验。
行业专家演讲
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东南大学王炜教授,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理事长/中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官甦也在会议中进行了关于新技术革命、人才培养、发展需求等方面的主题演讲。
东南大学王炜教授——《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工程学科方向发展动态》
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交通工程2.0及其人才培养》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理事长/中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官甦——《新形势下交通工程的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
专题讨论
下午会议分成2个分会场,探讨了新形势下交通工程专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研讨交通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式;研讨交通工程学科跨越发展对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助推作用。
2017年起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第七届换届,中咨集团成为分会的承办单位。2018年1月,根据行业技术发展需求,交通工程分会申请改名为“交通工程与信息化分会”。
换届之后,中咨依托多年的专业积累和创新引领,在中国公路学会带领下,从致力于“交通工程”回归本义、致力于“交通工程学科转型升级”、致力于“智慧交通”研究与学术交流、致力于扩大分会行业参与度、致力于做好会员服务工作五个方面着手分会工作。